学院活动
game365体育投注
新闻传播学院举办深化办学思想讨论会
发布日期:2017-11-07    点击数:     作者:

华新在线讯(见习记者 唐漾微)11月2日下午15时,我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化办学思想大讨论”报告会在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系我院响应学校深化办学思想大讨论暨第三届教学节系列活动之一。会议邀请了武汉地区多名资深新闻传播学者莅会。校党委副书记骆军出席会议并致辞,院长江作苏、院党委书记韩君华、副院长喻发胜、党委副书记夏守信和全体教职工、部分学生参加了报告会。学院副院长彭涛教授主持了会议。

会议围绕着在新闻业界发生巨大而深刻变革的前提下,新闻教育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闻学院怎样加强学科建设的主题展开。与会专家纷纷发表真知灼见,并对我院的办学思想、学科建设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首先指出,目前国内的新闻专业教学现状,与行业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他提出当下新闻传播教育要注重解决四个主要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及学术氛围的营造。张昆认为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和教师知识的更新,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学院应该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年轻教师更快成长。学生是新闻教育的中心,学校的声誉、教师的思想和声誉是通过学生传播出去的。他用孔子的例子进行说明,正是因为孔子有三千弟子,他的言论观念与影响才得以流传。张昆认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胡百精院长的所说“除了学生,这个学院什么都没有”,有一定道理。他认为一个好的学院,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前院长吴廷俊教授则提出“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应用”的观点。他讲到,西方“新闻”与“传播”泾渭分明,而在中国,“传播学”似乎在没有边界一般地扩展。新闻专业的教学,应该从传统上继承“文人办报”的精神,使学生具备记者的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而专业的格局应根据新闻学内部需要与分类进行改善,而不应该随主流媒体的波动发生改变。吴廷俊指出,新闻教育应在新闻史的基础上帮助理解新闻学,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厚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院长罗以澄教授首先对华师新闻传播学院入围参评新闻传播专业一级博士授予点表示祝贺。他接着指出,“新闻专业遇到了一个‘万物皆美’的时代,一个任何人都离不开新闻与传播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极其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先后八次专门论述新闻舆论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加强调了对网络安全和传播问题的重视。他着重强调,做学问是件苦差事儿,学者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做十年冷。”要清晰地区别新闻宣传和学术研究,宣传有纪律,研究无禁区。学术研究要敢于坚持探索和追求真理。他还从学者、学术、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他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深刻见解。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钟瑛教授是华师的校友。她强调学术研究必须有问题意识。她提出,要警惕研究成果的虚假繁荣现象。新闻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要与现实紧密贴合。钟瑛还回顾了自己的研究与计算机技术对接的历程,提醒人文社科学者不要惧怕技术,文理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学术研究的一大方向和趋势。

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单波教授,从“新闻教育凭什么纳入大学教育体系”的问题出发,着重强调了文史哲基础对培养新闻学院学生的重要性,认为当下的新闻教育中有必要加强通识教育。他还以自己指导学生读书的经历,指出应引导学生扩大视野,广泛阅读,自由探索。这种引导性的学习,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也是对老师知识储备的一种挑战。

在互动环节,孟君教授等多位老师还与参会专家进行了讨论。

院长江作苏进行了会议总结。他以“把握节点,突破发展”为题,表明了我院继续发展的信心和理想,并表示从这两所学校的新闻学院借鉴经验让我院受益匪浅。他期望武汉各个新闻学院团结起来,建立武汉高校中新闻学科的制高点,形成武汉声音。江作苏借最近阅读的《麦田守望者》,作了一个巧妙比喻,“我们就仿佛一个高中毕业生,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找寻方向。同时,为了新闻这块‘麦田’的丰收,来共同当好守望者!”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

电话:02767868057、67868064    邮箱:ccnujxj@mail.ccnu.edu.cn